无需单独注册,微信一键永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月11日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油控研究项目主管郑平,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从石油控制看塑料减量》 的相关知识培训。
为什么要关注塑料议题? 应该从什么角度开展塑料议题的讨论? 塑料的消耗量又和石油消费总量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回顾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一起探索这些问题吧!
石油总量控制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得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尽早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逐渐下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避免中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依赖路径,使得中国尽早跨越石油时代,直接进入清洁能源利用的时期。
No.1 石油消费所带来的压力
1. 能源安全压力
从201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石油在2018年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从国际能源署得到的数据显示,2019年石油消费全球增值中,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市场。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量主要依靠进口,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主要位于俄罗斯、中东等地区。
疫情期间,国际石油价格有巨大波动,石油市场的剧烈动荡对于石油进口大国的经济影响较大。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需要尽可能从石油消费角度进行合理控制, 并支持国家经济结构和用能结构的优化,才是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2. 石油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亟需通过价格体现出来
一些大型城市的大气污染越来越多受到移动污染源的影响,比如在2017-2018年,在北京、深圳,交通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比例就超过了40% 。同时臭氧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公众的健康也有影响。
在对于石油真实成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石油在生产、运输、消费、处理等环节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在石油的价格上得到体现,但这些环境成本确实不容忽视。这也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用政策法规的效力,将石油对于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提高塑料制品的价格体现出来,并鼓励使用和开发更多其他的清洁能源。
3. 气候压力
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煤炭,从近几年数据中发现石油及天然气所引起的碳排放量在整体碳排放量中占比有所上升,如果能有效地对石油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控制,将有利于我国实现在《巴黎协定》中所承诺的减碳目标。同时,对石油消费量的有效控制甚至可以让我们有望在2025年提前实现减碳承诺。
No.2 石油消费情景与达峰分析
郑平老师对我国石油消费的三个不同情景进行预测及分析:
根据我国石油消费发展趋势,推测如图所示的油控路径。此路径为控制石油消费总量的一系列政策建议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目前我们所研究设定的油控路径是:2025年达到消费量峰值7.2亿吨,随后逐年下降,至2050年,消费总量可以下降到4.2亿吨,以便更好地促进1.5℃温控目标的实现。
No.3 如何实施油控路径
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具有一定的惯性,如果要做好控油路径的实施,必须进行长期的路径设计 ,可以从重点部门、关键途径和抓手开始。
其中:两大部门是指目前我国石油消耗最大的两个领域,即交通与化工。
在接下来几十年里,我们建议要对主要石油消耗领域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调整内部结构,例如:交通用油降低,化工用油比例可以稍微上调。
五大途径是指:减量、高效、替代、结构优化、清洁化。在五大途径中最重要的是:替代,在交通、石化行业寻找到更清洁的、可替代的原材料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石油的消费总量。
三大方面进行重点控制:禁燃、净塑、定标。例如在交通领域控制传统的燃油车使用量,倡导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在化工领域限制不合理的塑料使用,包括对后期处理塑料污染的控制;以及在其他领域,从技术层面提高燃油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的检测标准;通过这些行业控制、技术提升以及政策约束来解决大部分石油消费总量控制的问题。
No.4 如何确定我们的塑料工作重点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我们所做的政策研究中,需要对于政策建议提供可靠的依据。
例如,在对塑料产品的生态足迹分析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于两个不同维度进行考量:一是根据不同塑料产品对人民生活的重要程度来进行大体分类,二是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全生命周期角度来评估不同塑料产品所产生的危害。
国内外,尤其中国、欧美以及北美这些塑料消费大国,对于塑料均有不同的讨论,在我国,据初步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十年塑料制品的消费猛增,而这,也有大众生活水平提升,消费主义盛行这两大重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果我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消费模式,那我们就需要尝试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尽可能更合理、更可持续地生产和消费塑料。
中国塑料很大一部分用于包装 ,虽然无法做到对于塑料包装产品的完全限制,但是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重复利用,或者研发可替代的材料 。在塑料产品的控制中,我们建议要首先控制重点场所(如超市、学校、集中型办公楼)、重点产品(如一次性手提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和重点行为(如减少商家捆绑销售的“不必要”的赠品、增加循环利用等)。除了提倡消费者从消费习惯进行改变,也需要商家和生产者做出调整,共同合作的模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No.5 具体的政策建议
建立清晰的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塑料管理机制 夯实生产者责任制 建立不同环节的塑料行为使用规范 完善塑料包装标识制度 促进生产者、流转者服务创新 引导消费者塑料消费行为转型 加强公众宣传与引导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Q: 禁塑”的禁、限和循环利用塑料的减油潜力0.19亿吨,这个是如何计算?是否有可能实现更大的减油空间?
A: 以上的减油潜力是根据石油消费总量情景所推算的,并不是我们目前的减油潜力。根据我们的情景分析,2050年石油总消费量可以降低到4.2亿吨,要实现减油,需要交通、化工等众多行业做出贡献。如汽车电动化、汽车燃油效率提高、塑料减量、提高其他行业油耗标准等不同措施,对于减油都有贡献。其中,我们预计仅通过减塑这个工作,2050年可以相应减油0.19亿吨,贡献5%的减油量。
在做石油消费情景分析时,不同机构对未来的预测必然是不同的,对减油空间的预测也是不同。以上是我们综合油控研究项目多个合作伙伴的研究结果所进行的综合估算。在具体实施方面,肯定存在更大的减油空间,但这取决于我们的行动,更加严格和有效的措施和行动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减油空间,但在预测过程中也要考量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以及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也需要有一定的考量,才更有可能被政策决定者参考。
Q: 是否可以透过针对最主要的一次性塑料商品 如塑料袋采用高价消费方式 如十元 而不是一元 来快速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A: 在影响塑料商品的价格时需要考虑大众的使用习惯、生活便利性等。其实在十年前就有很多相关政策,但还有不断提升和完善的空间。一次性产品仍是生活必须品,例如外卖在此次疫情期间成为许多复工人员必须的生活方式,我们会发现外卖盒难于回收处理,但也有人会主动使用可循环餐盒去打包食物,商家也鼓励循环使用,并且会对此类顾客进行打折。一味地提高价格不见得完全得到最好的结果,但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大家是很好的方式,这也需要创新和习惯的改变。
Q: 全球石油价格暴跌的一个副作用是:由化石原料制成的塑料价格也随之暴跌,这意味着新塑料的价格比再生塑料价格便宜得多。比如本月在欧洲,采购再生塑料的成本要比原始塑料高很多。请问哪些政策工具能够更好地保证再生塑料行业不受石油价格动荡的巨大影响?
A: 油价的降低对很多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塑料产品不仅仅是从石油产出的,也可以从煤化工产出,油价下跌 煤化工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利润下降,受到外部油价以及供给市场影响。但不管怎么说,目前可再生塑料制品比普通塑料的价格要贵,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目前的政策,并没有对化石能源塑料的外部成本做一定的要求,前期生产链的外部成本也并没有考虑到其中。从政策倡导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再生塑料的支持,例如从金融、财税等角度,希望给新型行业及清洁技术行业有一定的支持。
-End-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阿拉善SEE)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内容及意见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阿拉善SEE的立场或政策无关。
编辑:摆脱塑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