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tips:
原文:下划线。
红色:重要的、喜欢的。
蓝色:自己的看法。
绿色:不懂的、有争议的。
粉色:原来不懂,但是现在懂了。
《春秋左传序》 杜预[2]
(六)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牍而已。
1.既言尊卑皆有史官,又论所记简策之异。
2.简、札、牍、毕,同物而异名。一行用简,数行用方(牍),方所不容者用策(策的异体字是册)
3.六经的策长二尺四寸,汉代天子策书长二尺。
蔡邕《独断》:“策者,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
《钩命决》:“《春秋》二尺四寸书之。”
4. 大事和小事的区别
(1)大事:君举告庙及邻国赴告,如《春秋》记载的内容。大事先写在简上,之后定在策上。
(2)小事:物不为灾及言语文辞,如《左传》记载的内容。小事文辞过多,则写在简牍上保存。
用大事和小事来区分春秋经和传,更加清晰了。
(七)《孟子》曰:楚谓之《梼杌》táo wù,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
1.既言简、策之异,又说诸国别名。
2.楚国的史书为什么叫做梼杌,有争议。
3.为什么晋、楚的史书要私立别号?孔颖达推测的原因是鲁国史法最备,晋楚可能自己比较羞愧,所以别立恶名。
(八)韩宣子適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
1.既言诸国有书,欲明鲁最兼备。
2.《周易》的作者争议。{孔:郑玄案,据此文,以为《易》是文王所作。郑众、贾逵、虞翻、陆绩之徒,以《易》有“箕子之明夷”、“东邻杀牛”,皆以为《易》之爻辞周公所作。杜虽无明解,似同郑说。}
(九)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
1.{孔:韩子之言,并叹《易·象》,此之所见,唯谓《春秋》者,指说《春秋》,不须《易·象》故也。}孔颖达认为韩宣子说的话与《易·象》没有关系,因此说“不须《易·象》故也”。所以可以进一步看《易·象》和周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周公时关于礼仪有定制。{孔:韩子所见《鲁春秋》者,盖是周之旧日正典、礼之大经。}孔颖达从隐公七年“书名”例云“谓之礼经”,十一年“不告”例云“不书于策”,推断出孔子未修《春秋》之前,已经有礼制了,进而推断出制礼作乐是周公所为。孔颖达同意韩宣子的看法。
(十)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策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
1.此明仲尼脩《春秋》之由,先论史策失宜之意。
2.{孔:虽广言众官失职,要其本意是言史官失其所掌也。}
3.赴告(赴,同讣)。{孔:邻国相命,凶事谓之赴,他事谓之告,对文则别,散文则通。}
4.违反礼制的赴告:
(1)赴、告相混。
(2)赴的日期错了。
(3)不同盟者赴以名。
(4)同盟者赴不以名。
(十一)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
1.此明仲尼所因并制作之意。
2.“考”和“志”的区别。{孔:“考”谓校勘,“志”谓记识。考其真伪,真者因之,伪者改之。志其典礼,合典法者褒之,违礼度者贬之。}
(十二)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刊而正之,以示劝戒。
1.此说仲尼改旧史之意。
(十三)其馀则皆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
1.此说仲尼不改旧史之意。
2.{孔:“史有文质”,谓居官之人。“辞有详略”,谓书策之文。}
3.仲尼不改旧史的部分,因史旧有详略,立文乖异,所以不存义例。{孔:螟螽蜚蜮,皆害物之蟲,蜚蜮言有,螟螽不言有;诸侯反国,或言自某归,或言归自某;晋伐鲜虞,吴入郢,直举国名,不言将帅;及郊与川郊皆无所发;诸侯出奔,或名,或不名。}
(十四)故传曰:“其善志。”又曰:“非圣人孰能脩之?” 盖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
1.{孔:下传既非同年,而云“又”者,言又重上事之辞,止又其传,非又其年也。}“止又其传”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整体是说这两处引用并不是同年的,称“又”是因为上下文的问题。“止”应该是“只”、“仅”的意思。
叙此以上论经,以下论传。
(十五)左丘明受经於仲尼,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故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
1.此说作传解经而传文不同之意
2. {孔:假使传有先后,不畏经因错乱}“不畏经因错乱”是什么意思?按照上下文推测是经和传的写作动机不同,传是为了“释尽经义”,因此传和经在叙述事情上先后可能有差。
3. {孔:先经以始事,后经以终义。}
4. {孔:错经者,若地有两名,经传互举,及经“侵”传“伐”,经“伐”传“侵”,於文虽异,於理则合。}“若地”是“如果有的地方”的意思吗?
(十六)其例之所重,旧史遗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脩之要故也。
1.此说有经无传之意。
(十七)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其文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
1.此说无经有传之意。
2.{孔:将令学者本原其事之始,要截其事之终,寻其枝叶,尽其根本,则圣人之趣虽远,其赜可得而见。是故经无其事,而传亦言之,为此也。}这句说的还挺好。
(十八)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1.无经之传是有帮助的。
2.{孔:其“餍而饫之”,则未知所出。}
ps:
《左传》交流会用书,包括:
1.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修订本). 中华书局. 1990年版
2.沈玉成.《左传译文》. 中华书局.1981年版
3.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版(此版是在四部丛刊宋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底本的基础上点校的)
5.杜预注. 四部丛刊本[再造善本]《春秋经传集解》(中缝切,书签全,据中国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
6.童书业. 《春秋左传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7.孔颖达注.《春秋左传注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明崇祯11年古虞毛氏汲古阁本
8.杜预注.《春秋经传集解》. 明嘉靖时期覆刻元相台岳氏刊本
9.吴楚材、吴调侯. 《解题汇评古文观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不读不懂,多读多懂,不懂处渴望请教,读懂处期盼交流。望减少疏离和孤独感、获得相对意义的快乐。
愿,吾道不孤,必有邻。
欢迎大家关注读不懂书屋和b站up主以梦为鹿515~
若想进“读不懂”交流会大群或每个小交流会的微信群,
请联系微信号:13436997669(拥抱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