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不应该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LGBTQ友好教育 开头:当然支持这个群体、但是问题没那么简单。 (标准:如此操作是否有利于推动群体友好的社会观念良性发展) 首先,进行这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设立课程的本质是提高性教育的认知水平,学习善良待人和接纳别人的不同之处,只有真正学会了接纳,社会才有少数群体生活的空间;那只有LGBTQ这一个群体需要如此的关注吗?特别矮的小朋友是不是应该不被说二等残废?特别胖的小朋友不用身材焦虑?所以关键就聚焦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性教育的缺失;向善包容的需要与现实社会分类贴标签的背道而驰;这个时候,对于我这种不太合格的小学老师来说,我才知道,哦~备课本的标题我终于知道咋写了; 其次,我们来看纳入教育这个解决方案是最优解?这个年龄段小孩子比如产生反抗、关注性别、利益交换等都是小孩在“成人化”的表现,特别容易学习模仿生活、影视作品中他们认可/关注的角色;换句话说孩子变化快,你得带一带;那我们把问题抛回对面,当一个孩子产生困惑的时候,宋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大家:孩子们,王叔叔穿了裙子也很好看哦,然后异性恋的孩子感觉不到,同性恋的孩子顾着害羞,最后一排玩玩具的孩子,没有听讲……究竟是这样遍地撒网的“科普式教育”对我们接纳这个群体更有帮助,还是提供一些有的放矢的帮助更有用呢?比如有专门的足够隐私足够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比如更加成熟传播性更加广的社会性活动。显然这种“社会教育”结合孩子的天性对小孩子接纳这个群体的成功率更高,而这个资源不应该投放在小学生的学校里,很明显成本太高而收益太低; 最后,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学校即是强势的又是弱势的,强势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能决定教育孩子什么,弱势在他们不可能独自完成这个教育的任务,所以期盼家庭期盼社会给予帮助,步调一致;我从来不反对LGBTQ友好这件事,但我教育孩子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很无奈但是暂时不应该纳入; 综上,当今中国不应该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LGBTQ友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