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简体 繁體

     

[礼记] 《礼记》交流笔记2:礼记注疏卷第一·曲礼上第一[1]

[复制链接]
查看157 | 回复0 | 2023-7-1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需单独注册,微信一键永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27252c7ef9c0230cfeeb7b210b8893c.png


【小tips】:

红色:重点内容

绿色:有争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九·经部十九




○礼类一

古称议礼如聚讼。然《仪礼》难读,儒者罕通,不能聚讼。《礼记》辑自汉儒,某增某减,具有主名,亦无庸聚讼。所辨论求胜者,《周礼》一书而已。考《大司乐》章先见於魏文侯时,理不容伪。河间献王但言阙《冬官》一篇,不言简编失次,则窜乱移补者亦妄。三《礼》并立,一从古本,无可疑也。郑康成《注》,贾公彦、孔颖达《疏》,於名物度数特详。宋儒攻击,仅摭其好引谶纬一失,至其训诂则弗能逾越。盖得其节文,乃可推制作之精意,不比《孝经》、《论语》可推寻文句而谈。本汉唐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义理,亦无可疑也。谨以类区分,定为六目: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曰《三礼总义》、曰《通礼》、曰《杂礼书》。六目之中,各以时代为先后,庶源流同异,可比而考焉。

 




一、礼记注疏卷第一·曲礼上第一





礼记注疏卷第一

1.孔颖达论“礼”是如何产生的。

(1)礼本于太一,三才既判,尊卑自然而有。天地初分之后,便应有君臣治国,但难考,按照《易经》:“遂皇始出握机矩”,按其注“始王天下”知,尊卑之礼起于遂皇,有七政,见于《礼纬》:“宫主君,商主臣,角主父,徵主子,羽主夫,少宫主妇,少商主政”。

(2)遂皇之后,历经六纪九十一代,至伏羲作十言之教嫁娶嘉礼始于伏羲关于是否是“六纪九十一代”有争论。{《六艺论》云:“遂皇之后,历六纪九十一代,至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谯周《古史考》云:“次有三姓,乃至伏牺。”/孔:未知孰是,或於三姓而为九十一代也。/《广雅》云:“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方叔机注《六艺论》云:“六纪者,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凡六纪也。九十一代者,九头一,五龙五,摄提七十二,合洛三,连通六,序命四,凡九十一代也。”}

(3)伏羲之后,神农氏作神农是谁有争议。{郑玄认为大庭氏是神农的别名。/熊氏:伊耆氏即神农也。}

(4)自伏牺以后至黄帝,吉、凶、宾、军、嘉五礼始具。

2.唐尧的时候,三礼、五礼的区别。{三礼:天地人。五礼:案《舜典》云“类于上帝”,则吉礼也;“百姓如丧考妣”,则凶礼也;“群后四朝”,则宾礼也;“舜征有苗”,则军礼也;“嫔于虞”,则嘉礼也。是舜时五礼具备。/郑玄:公侯伯子男之礼。/郑玄《目录》云:“名曰《曲礼》者,以其篇记五礼之事。祭祀之说,吉礼也。丧荒去国之说,凶礼也。致贡朝会之说,宾礼也。兵车旌鸿之说,军礼也。事长敬老、执贽纳女之说,嘉礼也。此於《别录》属《制度》。”}“五礼”有争议。

3.《周礼》《仪礼》《礼记》的区别和关系。

(1)郑玄:礼虽合训体、履,则《周官》为体,《仪礼》为履。

(2)曲礼的含义。{郑玄:“然则三百三千虽混同为礼,至於并立俱陈,则曰此经礼也,此曲礼也。或云此经文也,此威仪也。”}

(3)《周礼》、《仪礼》的名字。为什么说周礼三百,仪礼三千?{孔:《周官》三百六十,举其大数而云三百也。所以三千者,其履行《周官》五礼之别,其事委曲,条数繁广,故有三千也。非谓篇有三千,但事之殊别有三千条耳。或一篇一卷,则有数条之事。}

4.如何看待老子说“礼者,忠信之薄,道德之华,争愚之始”?{孔:礼为浮薄而施,所以抑浮薄,故云“忠信之薄”......《老子》意有所主,不可据之以难经也。}

5.《礼记》的成书过程汉代的传授{孔:其《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缺,无复能明,故范武子不识殽烝,赵鞅及鲁君谓《仪》为《礼》。至孔子没后,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或录旧礼之义,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序得失,故编而录之,以为《记》也。}

6.其他:

1)俪皮:鹿皮。



不读不懂,多读多懂,不懂处渴望请教,读懂处期盼交流。望减少疏离和孤独感、获得相对意义的快乐。


愿,吾道不孤,必有邻。



欢迎大家关注读不懂书屋和b站up主以梦为鹿515~

若想进“读不懂”交流会大群或每个小交流会的微信群,

请联系微信号:13436997669(拥抱不确定)


上一篇:《周礼》《仪礼》《礼记》的区别和关系
下一篇:《礼记》交流笔记3:礼记注疏卷第一·曲礼上第一[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