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简体 繁體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笔记5:第一卷第四章 第二卷

[复制链接]
查看247 | 回复0 | 2023-7-1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需单独注册,微信一键永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亮:章节

红色:重要的、喜欢的。

蓝色:自己的看法。

绿色:不懂的、没理解清的。

粉色:原来不懂,但是现在懂了。

第四章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问题史——处理它的方法

一、图腾制度的研究史

(一)图腾制度研究的特定对象包括三个社会群体:

首先,是美洲西北部的某些部落,如特林基特人、海达人、夸扣特尔人、萨利什人和钦西安人;其次,是苏人组成的大民族;最后,是美国西南部的普书布洛印第安人。研究第一个社会群体的主要是达尔、克劳斯、博厄斯、斯万顿和希尔·托特等人;研究第二个社会群体的主要是多尔西;研究第三个社会群体的主要是明德莱夫、斯蒂文森夫人和库欣等人。

(二)两个学者补充了文献不足的缺陷。

(三)弗雷泽《图腾制度》的宗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概括地和系统地了解图腾制度,而是为了向学者们提供进行这种构建工作所必需的材料。在《图腾制度》中,各种事实都严格按照民族志和地理学的次序排列起来,并对每个大陆、大陆内部、每个部落或种群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澳洲

(一)比较的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选取案例典型很重要。理由:

1.社会事实总是随着社会系统的变化而变化,一旦事实脱离了社会系统,就难以理解了。所以源自两个不同社会的两类事实,并不能仅仅因为它们彼此相似就进行对比。只有在单一类型之内,比较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也就是控制单一变量呗。)

2.事实的价值要比事实的数量重要得多。讨论图腾制度的普遍性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希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图腾制度的某些关系,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宗教。

(二)以美洲图腾制度的社会做辅助研究

1.美洲人比澳洲人先进。那么这就是单一类型的两个变种,因此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

2.要了解某种制度,往往要随之切入到其演化过程中的发达阶段,只有这样,这种制度的真实意涵才能够最清晰地展现出来。


 

第二卷 基本信仰


                                             第一章 图腾信仰

作为名字和标记的图腾

一、氏族的两个基本特征:

1.氏族是由于拥有相同的名字而联合在一起的,不是因为血缘。

2.每个氏族都有独有的图腾。

二、图腾作为氏族的名字:图腾是该氏族用来作为名字的那种事物。氏族的图腾也是每一个氏族成员的图腾。

三、充当图腾的事物的性质:

(一)正常情况:作为图腾的对象为动物、植物或非生命体。(动物最多,非生命体最少)

(二)反常情况:

1.有时候图腾不是一个完整的事物,而是事物的一个部分。(多出现于分化的部落中)

2.图腾是一个物种或变种。

3.图腾有时是一个独特的对象:

1)在分类中独一无二,如太阳、月亮。

2)氏族的名字可能取自不规则的地形、特定的蚁冢。(可能是为了纪念英雄伟业)

3)一个祖先或一群祖先直接作为图腾。(取自纯粹的神话)

四、决定图腾命名方式的最基本原则

(一)子女生来就采用母亲的图腾。

(二)图腾传自父系。

(三)子女的图腾是一个神话祖先的图腾。祖先临现:祖先在母亲怀胎的一刹那临现并使她受孕。

五、胞族的图腾和姻族是图腾。(部落>胞族>氏族/姻族)

(一)胞族

1. 胞族的定义:胞族是借助特殊的兄弟关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一个氏族群。每个澳洲部落的胞族数量都不会超过两个。

2. 胞族和氏族的关系:

1)胞族是一个已经解体的远古氏族,现实的氏族是解体的产物,相互联合的团结行是原始联盟的遗风。

2)氏族图腾从属于胞族图腾。每个氏族基本上都仅仅属于一个胞族,有成员属于另一个胞族的情况是非常例外的。

3)胞族像是一个物种,氏族是它的不同变种。

(二)姻族

1.姻族的定义:姻族是胞族的特定分支,每个胞族有时包含两个姻族或四个姻族。

2.组织与活动的原则:

1)两个姻族:胞族中的每一代与他们的上一代都属于不同的姻族。父母不是子女所在的姻族的成员,但孙辈和祖辈却同属于一个姻族。

2)四个姻族:形成了两对姻族,每对中的两个姻族的每一代依据上述原则相互轮换。其次,一个姻族的成员原则上只与另一个胞族的姻族的成员通婚。

3.姻族有独特的饮食禁忌,但是没有图腾。

六、图腾是一种标记。

七、图腾用来做装饰。

(一)反映在外部事物上。

1. 储灵珈:用来指称所有的仪式活动。

2. 纳屯架:竖直的支撑物。(具体表现了图腾)

3. 旺宁架:像一面旗帜。

(二)图腾出现在人的身体上。如拔牙、疤痕等。

(三)唯有标记才是神圣的。

八、鲜血是神圣的。

九、总结:原始人只是因为需要把他对图腾所形成的观念拥有形的和外在的记号表现出来,而不管这些记号是什么样的。


第二章 图腾信仰(续)

图腾动物与人


一、图腾生物的形象比图腾生物本身更加神圣。

(一)食用、宰杀图腾动物和采摘图腾植物的紧急

(二)对禁忌的各种变通

二、每位氏族成员都被赋予一种神圣性。

(一)个体的双重本性: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

(二)为了使双重性被理解,原始人发明了神话,所有的神话的目的都是要在人和图腾动物之间建立谱系关系,是一方成为另一方的亲戚。

三、人自身拥有某种神圣性,这种性质随性别和年龄而不同。

(一)血

(二)头发

(三)胡须、包皮、脂肪、肝脏等。

四、氏族成员的宗教地位有时天生就是不平等的。男人高于女人。

五、图腾制度不是动植物崇拜,动物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更像是一种平等的感觉。

六、氏族成员对图腾有一种神秘的所有权。这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现在意义上的所有权在他们的观念上还没有形成。


第三章 图腾信仰(续)

图腾的宇宙论体系与类的观念


三类被认为具有神圣性的事物:图腾标记,由这种标记再现其外观的动物或植物,氏族成员。(还不完整)

一、图腾制度与人们对宇宙中分类事物的方式相连

对澳洲人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事物,而宇宙中的每件事物都是部落的一部分,都是部落的构成要素。所有已知的事物就这样被安排进一种囊括整个自然的图表或系统分类之中了。

二、类别观念的起源:系统分类是最早的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是以社会形式为框架的。

(一)胞族就是类别(纲),而氏族则是物种。

(二)人类可以感受到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反性。

(三)最简的两个类别是用来划分对比非常明显的事物的。事物的对立扩展到了人,逻辑的对比引发了社会的冲突。

三、划归到一个氏族的事物与图腾有类同性,这是由于人们对相似和差异的直觉。

(一)相似的感觉和类别观念的区别:

1,类别是让人觉得形式相似、内容也有点相近的那些事物的外在框架。具有不断扩展的可能性。是一种思维工具。

(1)内容:是由模糊和变幻的意象构成的;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意象相互叠加和部分融合而形成的,人们发现这些意象具有共同的要素。(等同于相似)

(2)框架(与内容相反):它是一种限定的形式,具有固定的轮廓,可以用于数量不确定的事物,不管它们是否可以被感知到,是实实在在的,还是可能会产生的。

2.相似一种通属意象的观念。

2  类别观念的起源:事物的最早分类形式取自于社会——万物有别的感觉与类别观念之间的区别——类别观念为何源于社会

3  这些分类的宗教意涵:划归氏族的所有事物都分有图腾的属性及其神圣性——图腾制度的宇宙论体系——图腾制度作为部落宗教

(二)分类是一种各个部分都依据等级进行安排的体系。等级体系是一种社会事务,唯有社会才会存在尊卑和平等,是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逻辑思维的轮廓。

四、原始分类对宗教的意义

(一)划归氏族的所有事物都分有图腾的属性及其神圣性

1.划归氏族的事物与图腾存在着经过选择的亲和性和特殊的契合关系。这种组织是纯粹逻辑且有道德意涵的。

1)事物和人有共同的名字。

2)划归某个氏族或胞族的事物不能用来反对该氏族或胞族。

3)氏族成员不能随意食用其氏族中的动物和植物。

2.划归氏族的事物具有同样的宗教特性,是辅助的或次级的图腾(亚图腾)。将会影响氏族的解离过程。

(二)图腾宗教的领域远非限于一两类生物,而是一直拓展到宇宙的界限。如“万物皆神”的看法。

(三)部落是一个整体,不同氏族间的图腾膜拜是部落的一个部分是一个单一宗教的要素。体现在不同的氏族成员可以互相参与其他氏族的仪式。

五、总结:图腾制度实际上是原始人看待宇宙的一种方式,通过系统分类(依据部落或氏族),宇宙中各种事物在氏族中被划分。这种系统分类显然是以社会形式为框架,因为类别观念是人构想出来的思维工具,构造这一工具需要一种模型:人们自己联合而成的群体。


第四章 图腾信仰(续)

个体图腾与性别图腾


一、个人的图腾具有神圣性

(一)个人图腾的名称作为人的名字。

1. 名字在重要的仪典上被授予。

2. 凡俗生活中不得说出名字,在必须说的情况下,要修改。因为日常语言中的词汇是被排除在宗教生活之外的。

(二)个体标记和氏族图腾常作为纹饰结合在一起。

(三)人和其同名动物之间的关系。

1. 人将分享其同名动物的本性,拥有动物的缺陷和长处。动物被视为人的互体,是人的“他我”。因此禁杀和禁食同名动物。

2. 同名动物要保护人,通知人可能出现的危险和躲避危险的方式。

(四)个体图腾与集体图腾之间的关系

1.个体图腾制度:每个个体对他的庇护者的膜拜。(涂尔干和弗雷泽的定义)

2.二者密不可分。

3.区别:

1)氏族相信自己是从图腾动植物中衍生过来的,个体不认为与个人图腾有衍生关系。

2)氏族图腾允许被相邻的氏族吃掉,个人图腾不允许被侵害。

3)氏族图腾只有一个,个人图腾不非得获得一个不可。

4.有上述区别的原因:集体图腾是世代相传的,而个体图腾是主动获得的。

(五)个体图腾获得的方式

1.印第安人:成年礼之前到丛林中接受训练,感受神性

2.澳洲:在出生时或成人礼上被第三方授予,或被一个个体传给另一个个体。个人图腾是要争取的而非被给定的,可以有多个图腾,还可以换图腾。

二、性别图腾制度:男女性别中,每个性别都相信他/她们与某种特定的动物具有神秘的关系。

(一)集体图腾和性别图腾的相似处和区别

1.相似处:都是无差别地属于群体中的人。

2.区别:性别图腾不允许被侵害:男女双方都不仅尊崇自己的图腾,而且还要强迫对方也这么做。

(二)性别图腾的实质上是一种部落图腾。部落情感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制氏族的独立倾向。


第五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

对以往学说的批判检验


涂尔干认为,部分学者拒绝把图腾制度视为宗教。而涂尔干却认为,图腾制度是目前最为原始的宗教,并与以氏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相关联。二者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没有图腾,以氏族形式出现的澳洲社会也不太可能出现,毕竟一个氏族的成员并不是依靠共同的习惯或血缘才联合的,氏族和图腾是相互包含的。

因此只有反驳前人“图腾不是宗教”的研究、证明“图腾是最早的宗教”,涂尔干的研究才能成立。

一、涂尔干反驳了图腾制度源于先前宗教的言论:

(一)源于祖先膜拜(维尔肯和泰勒)

(二)源于自然膜拜(杰文斯)

(三)涂尔干的观点:图腾制度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宗教,源于最简单的社会组织。

二、涂尔干反驳了集体图腾源于个体图腾,即部落越原始个体图腾制度越发达的观点。

(一)持有这些观点的人为弗雷泽、博厄斯、希尔·托特。

(二)涂尔干的观点:个体宗教是公共宗教的一个简单方面,集体膜拜适应个体需要的时催生了个体宗教。

1.认为弗雷泽等人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

2.证明集体图腾具有的先在性理由

3.认为个人图腾源于体图腾

三、涂尔干反驳了“怀孕性的”与地方性的图腾制度的观点(弗雷泽)。理由:

(一)该理论所依据的是未经证明的问题

(二)该理论否认了图腾的宗教性质

(三)地方图腾不是原始的

四、涂尔干反驳了图腾只是个名字的观点(兰)。如果图腾只是个名字,那么在解释图腾仪式的宗教性质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难题。

五、徒儿干的观点:涂尔干将图腾视为神圣的记号,也就是说具有宗教特性。

六、方法论总结:这一段主要是利用了先假定其它宗教观念先于图腾制度,再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批判的方法。

 

第六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续)

图腾本原或曼纳的观念,以及力的观念


一、图腾图腾力作为一种本原(宗教力)

(一)是因为能激发相同的情感,从而使动植物具有神圣性。

在图腾制度中,图腾的表现被视为首要的圣物,是神圣的。如果某种动植物成为圣物,不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只是因为这种动植物可以激发起强烈的虔敬。各种神圣事物在信仰者的心中都能激发起相同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使得它们具有了神圣性。这种情感来自于某种共同的本原。换言之,图腾制度不是关于动物、人或图像的宗教,而是关于一种匿名的和非人格的力的宗教。澳洲人是用某种可见对象的形式来构想这种本原的,这是图腾的真相:物质的形式不值得膜拜,而那种无形的基质才是值得膜拜的。

(二)这种本原是无所不在的

(三)本原的性质既是物质的,又是道德的因此图腾是氏族的道德生活之源。

(四)这种非人格的宗教力观念实际上就是澳洲图腾制度的内涵与精神的组成本质

非常容易转化为某种意义上的神性,所以被称为宗教力。

“宗教力形成了宇宙的统一性”,其它神圣本原都是通过它来表达的,是它的特殊体现和人格化。

巫术力是一种模糊混沌的力量,不专门属于某个确定的社会分支,却能对各个分支产生同质的作用,但巫术力和宗教力在本质上都是力。

力的观念就是宗教的起源,借用这一观念的首先是哲学,然后是科学。

二、其他低等社会中的类似概念萨摩亚人的神、苏人的瓦坎、易洛魁人的奥伦达、美拉尼西亚人的曼纳阿兰达人的阿兰酷达

三、相对于各种不同的神秘人格来说,非人格的力具有逻辑优先地位

四、宗教力的观念是一般的力的观念的原型

五、与泛灵论和自然崇拜对比:泛灵论和自然崇拜显然是需要放弃的,这些理论所做分析根本没有触及根本,所谓的崇拜自然事物,实际是崇拜的这种本原的力。这种力是一切宗教虔敬的根源。


第七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续)

图腾本原或曼纳观念的起源


人们如何被引向这一观念?他们用什么来建构这一观念?

一、图腾的本原和崇拜的对象

(一)图腾的本原:氏族,但却是被用更加经验的形式来构想的

(二)图腾崇拜的对象是符号,也就是具体的动植物形象表现

二、神与社会的关系:神或者本原,只不过是氏族本身,是氏族的人格化。氏族被人格化后以动植物可见的形式表现在了人的想象中。

(一)社会易于唤起神圣感和神明感的一般原因

(二)社会作为强制性的道德力量;道德权威的观念

(三)社会作为导致个体超越自身的力量

(四)能够证明社会创造神圣的各种事实

三、澳洲诸社会的生活交替经过分散与集中两个阶段,以及集中时期所出现的盛大的集体欢腾场面宗教观念是如何在这种欢腾中产生的集体力量为何被构想为图腾的形式:氏族的标记就是图腾

四、宗教表达了某种实在之物,不是恐惧的产物。其本质是观念论这种观念论是集体心态的普遍特征。采用了部分等于整体的原则

五、标记观念的起源:

(一)标记作为集体表现的必要条件

(二)氏族为何从动物或植物界取其标记

六、原始人的混淆

(一)原始人倾向于对我们所区分的界域和类别产生混淆

(二)这些混淆的根源

(三)原始人如何为科学解释开辟了道路

(四)原始人并非没有区分与对立的倾向

七、社会因其能所赋有的道德权威,将会受到尊敬。

社会对让我们服从的力量主要不在于它物质上的无上地位,而由于它所赋有的道德权威。我们服从于社会,不仅是因为强大的社会足以战胜我们的反抗,而首先是因为社会是受到尊崇的。

“一个对象,不管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只要它在我们心中的表现赋有一种力,能够自动地引发或抑制我们的行为,而不计行为的任何利弊后果,那么我们就说它激发了尊崇”。

社会压力通过精神途径施加,让人形成如此观念:在人的外部存在着一种或几种他们依赖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道德的,还很有力。

人们不知道这种力量来自于社会,因此创造出那些它们觉得与之有关的力量的观念来。

社会神圣化了人,神圣化了观念,以此与凡俗的普通事物区别开,例如一个人受到了群体的垂青,获得了威严。这时他也就被社会群体赋予了神圣性。法国大革命(社会创造神)。

人们身处社会之间,受到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支配,并因此产生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宗教观念的产生——图腾。图腾体系的日益发展、扩充反过来也使得社会得以被分类、划分。

原始图腾的神是可亲的,与人很接近——原始社会不是可怕的利维坦,个体在其中是没有抵触的(个体不是在社会的强制面前让步,而是在奔向他本性的召唤)。

同样,膜拜仪式不是无意义的活动或无效果的姿态,实际上强化的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对其社会的归附关系。

当社会思想这一具有强制性的权威对个体施加影响时,个体会感到不可具有的效力。宗教力就是群体在群体成员间激起的情感。

宗教对人类思维的重要性:确认事物间的“联系”,这是科学和哲学的基础(321、323页)。

八、总结:本章表现了涂尔干三位一体的思想即社会宗教道德三位一体。

 

                                             第八章 灵魂观念

1  对澳洲社会灵魂观念的分析

2  灵魂观念的起源

(一)斯宾塞和吉兰的转生说:这意味着灵魂是部分的图腾本原

(二)对斯特莱罗所收集的各种事实的检验;这些事实证实了灵魂的图腾本质

(三)涂尔干的观点:灵魂观念并非没有现实的基础,我们实际上也是由神圣和凡俗组成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具有神性。

三、转生说的普遍性,以及支持这一起源的假设的诸多事实

四、灵魂与肉体的对照:

(一)其中的客观性

(二)个体灵魂和集体灵魂的关系

个人的观念显然是两种因素的产物,其中之一基本上是非个人的,那是作为群体灵魂的精神本原。实际上正是这种本原构成了个体灵魂的基质,而不是任何人所独有的东西它是集体世代相传的财产,一切意识都在其中并通过它进行沟通。另一个因素就是个体化的肉体因素,肉体能够相互区分开,并且占据不同的时空位置,所以每一个都形成了一个独特中心,集体围绕着它反射出来,并体现出不同的色彩——每个意识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带来群体道德统一性的观念与情感的世界。

(三)灵魂观念在时间上并不晚于曼纳观念

五、解释对灵魂永存之信仰的假设

灵魂永生的信仰是人们得以解释一个他们不能不予以关注的事实的唯一方式,这个事实和群体生活的永恒性。

六、人格观念是两种因素的产物:

(一)组成肉体的要素是由来自于有机体各部分的表象和印象组成的

(二)作为灵魂观念的要素则是由来自于社会并表达社会的观念和情感构成的,后者是非个人的。

 

第九章 精灵和神的观念

目的:搞清楚精灵、教化英雄和确切意义上的神,这三类精神存在在澳洲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与整个宗教体系联系起来。

一、灵魂和精灵的区别、祖先精灵、个体灵魂和个体图腾之间的关系

精灵是灵魂高级形式的人格,它始终具有某种特定力量且发挥着明确的功能,当祖先成为个体灵魂的互体或者说为个体提供具体保护作用时,就可称之为精灵。

二、教化英雄

三、大神的起源、与图腾体系的关系和大神的部落性和族际性

大神虽然不是独一无二的最高形态,被赋予一定造物的力量,大神的观念则产生于部落情感,部落共有的最高神的观念表达的是部落统一体的情感。

四、图腾体系的统一性




       这是社会学爱好者不确定uncertain的读书笔记,因为笔记的内容是提纲式的,所以容易产生不够连贯、逻辑不明显的问题~如果有理解偏颇或错误的地方,非常欢迎师友们指教~(非常遗憾,本公众号无法开通留言功能,大家可以在公众号中发送消息~) 

       下次推送《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第三卷 主要仪式态度~


      阅读的版本为埃米尔·涂尔干著. 渠东、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欢迎大家关注读不懂书屋和b站up主以梦为鹿515~

若想进“读不懂”交流会大群或每个交流会的小群,

请联系微信号:dubudongshuwu(拥抱不确定)




上一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笔记4:第一卷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续)II自然崇拜
下一篇:《左传》交流笔记1:隐公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