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章节
红色:重要的、喜欢的。
蓝色:自己的看法。
绿色:不懂的、没理解清的。
粉色:原来不懂,但是现在懂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 ... 0kOA/640?wx_fmt=png);background-size: 100% 100%;padding: 11px 20px 5px 29px;z-index: 1;">导言 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一)
本书的首要主题:分析研究已知的最简单的宗教,用以确定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何在原始宗教中更容易发现和解释这些形式
1.本书的宗旨:分析、解释宗教。
2.最原始的宗教的判定条件:能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它(原始社会);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便有可能对它作出解释。
3.社会学与民族志和历史学相比,会提出更多的问题。社会学的主旨在于了解和重建业已消逝的各种文明形式,解释与我们近在咫尺,能够对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现实的实在,也就是人。
4.为什么要研究原始宗教?因为原始宗教比别的宗教更能让我们理解人的宗教本性,更便于我们展示出人性的本质的、永恒的方面。
5.理解现在的人性为什么必须回溯到历史的起点中去?涂尔干认为需要把最高级的宗教思想形式较低到最低级的水平上去将两者比较,发现相同之处。许多学者反对这一观点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原始宗教即便在理论上很重要,但是他与所有宗教在体系上有意见不合的地方,所以对原始宗教有了成见,因此便损害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6.社会学的基本前提:人类制度绝不能建立在谬误和谎言的基础之上,要以事物的本性为本。原始宗教正是与人的本性有关,所以需要去研究。
7.不能把表现为一团糟的宗教信仰和仪式简单地归结为根深蒂固的谬识(这是一种成见),我们必须要透过宗教信仰仪式的种种符号,找到它所表现并赋予意义的那个实在,也就是人类某些需要以及个体或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虽然信仰者用以证明这些仪式和深化的理由也许(或通常)是错误的,但真正的理由并非不存在,去发现真正的理由正是科学的职责。
8.各种宗教的相同之处:
(1)尽管反应形式有所不同,但任何宗教都是对既存的人类生存条件作出的反应,因此就其自身存在的方式而言,任何宗教都是真实的。
(2)各种宗教都是值得重视的,因为他们满足了同样的需要,扮演者同样的角色,取决于同样的原因。
9.各种宗教的不同之处:宗教之间是否有高低之分?因为不同的宗教表现出的复杂性和理想性程度不同,因此,可以说某种宗教高于其他宗教。这种更高程度的复杂性和理想性是指,发挥更高层次上的心理功能,激发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包含更多的概念,这些感念中感觉和意象的成分很少,并且安排得更加合理。
10.选择原始宗教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出于方法上的考虑:
(1)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共时+历时):这一方法能够使我们把某项制度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要素,展示出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的产生过程,还能够将每个要素置于它得以产生的条件之中,探究这些要素的形成原因。(考察方面包括:宗教信仰、道德戒律、法律准则、美学风格或经济体系等等。)
笛卡尔:“在科学真理的链条中,最初的环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即使最专业化的学者也不得不对自然崇拜、泛神论、或其他宗教形式等假设做出选择,并以此作为出发点。(选择一种假设或者是理论再说话或研究是避免不了的情况。)
无论何处,自然崇拜或泛神论为什么都会采用这种特定的形式?或者说,它们是怎样扩充抑或是衰落为这种形式的?这个基本问题无法逃避,而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会影响整个科学,所以要在起步阶段就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和我关心着现当代却非常喜欢先秦是一个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2)原始宗教研究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直接意义:帮助分解宗教的组成要素。
A.以前哲学家采用的主观思辨的方法需要被摒弃。哲学家探究宗教时的从个体到一般方法是纯粹思辨的,他们只限于分析那些他们所认知到的宗教的观念,从宗教中截取出来的实例也具有主观性,用这种主观的东西去做思辨分析的方法是需要摒弃的。
B.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些恒久的要素。在所有信仰体系和膜拜体系的基础中,必然存在着某些基本的表现或概念,以及仪式态度,尽管它们形式多样,却不论何时何地,都具有着同样的客观指涉以及同样的功能。正是这些恒久的要素,构成了宗教中恒久的、具有人性色彩的部分,形成了人们在谈论一般宗教的时候所表达的观念的所有客观内容。
C.大杂烩式的宗教构成因素的多样性:
每种复杂宗教的构成因素都是五花八门的,我们很难从中区别出哪种是主要的,哪种是次要的;哪种是根本的,哪种是附带的。假如我们所要考察的宗教是像埃及、印度或古典时代那样的宗教,那么它们都是许多膜拜形式的大杂烩,由于地点、庙堂、时代、王朝、侵并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其中,大众的迷信与最纯正的教义还相互混淆着。在信仰者中间,无论宗教思想还是宗教活动都不是平均分布着的。随着人、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人们看待信仰和仪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他们在这里是祭司,在那里便是修士,而在别的地方则又成了凡人;此外,还有各种神秘主义者、理性主义者、神学家和先知,如此等等。
D. 先进社会和低级社会的区别:
a.低级社会:差异和变化为最低限度,还没有把宗教的主要因素遮掩起来(提取客观内容的方法):个性未发展起来、群体规模小、外界环境差别小、活动定型、思想一致、神话没有变形,并由单一的和同一的主题构成的、仪式姿势非常少、总是赤裸裸地表现出来,供人们检验。(所有一切都统整起来的时候,一切也就都变得简单了。)在这里涂尔干认为最初包含的几个不能再简化的要素就是最本质的要素,这一观点是否是正确的?有没有后来的要素居上变为本质的要素的情况呢?
b.先进社会:群体在智识和道德上很难一致。
E.原始文明提供的各种事例是极其重要的:民族学者的考察能够推进人类制度研究的更新。eg巴霍芬研究的亲属关系问题。eg神并非宗教的必要因素;仪式供奉的力量很大。
(3)原始宗教方便解释:事实变得简单了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更容易分析。
人们据以说明自身行为的理由还没有因为研究和反思被加以阐发,还没有变质;它们和真正决定其行为的动机还具有更接近、更密切的关系。
对宗教思想来说,情况也没什么区别。宗教形成的原因与历史的进程是并行的,尽管它还仍然是活生生的,却很难觉察得到了,除非我们借助大量的解释图式使其面目皆非。这正是大众神话和玄妙神学所做的事情:它们在原始感情上添加了许多与之迥异的东西,尽管它们并没有否认前者,却作为阐发构筑起来的形式,使前者的真实特征无法完整地显露出来。原因与结果之间、表面原因与实际原因之间所存在的心理隔膜越大,心灵就越难以逾越过去。
感觉这是一种万物皆有因,最初因最本质的看法。
11. 在新的条件下研究“宗教起源”的问题。
(1)警惕:莫要探究宗教起源的确切起点。
注释:“起源”一次的含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开端,而是我们实际上已经知道而且是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那种最简单的社会条件。所以说“起源”一词是一种相对的意义。
(2)为什么要探究宗教起源问题:因为要找到某种方法,将宗教思想和宗教仪轨的最基本形式所赖以为基础的、并始终存在着的原因辨别出来。
12.涂尔干研究宗教的方法为利用原始宗教的简化,去发现各种事实之间的关系。
此外,当尽可能地解释这些简化后的基本事实时,还得去解释那些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尚未得到解释的种种新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解决了那些简化的问题之后,才能再讨论这些新问题。但不必担心,这些问题是可以依次解决的。
13.总的结论:
宗教明显是社会性的。宗教表现是表达集体实在的集体表现;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
(二)
研究次题:思想和范畴之基本观念的起源——认为其起源是宗教的亦即社会的之根由——对知识理论的重新阐述(对知识理论的反思)
1.纯粹的宗教观念很有意思。人类描画世界及其自身的最初表现体系起源于宗教,并且宗教起初替代了哲学和科学。人类有赖于宗教的是大量的知识和知识得以阐发的形式。
2.人们凭借着若干基本观念(又称知性范畴)来做出判断。(这些知性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类别、数量、原因、实体、人格等。)
它们就像是将所有思想都涵括在内的坚固的框架:要想让思想从这个框架中解脱出来而不殃及思想本身(这个表达很喜欢),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不可能去思考那些既没有时间和空间,也没有数量的事物。
3. 例子1:时间范畴。
(1)时间范畴既是个人经验,也是集体表现。时间定位的标线来源于社会生活,时间范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社会制度。
时间的概念或范畴不仅是对我们过去生活部分或全部的纪念(也就是私下经验),还是抽象的和非个人的框架,它不仅包含着我们的个体实存,也包含着整个人类展开,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按照固定的、确定的标线来定位。据此安排的时间并不是我的时间,而是普遍的时间,是同一个文明中的每个人从客观出发构想出来的时间....这些所有事物据此被作出时间定位的标线,都来源于社会生活。
注释:这样,我们就会看到把我们定位在时间中的感觉和意象群与时间范畴之间的所有区别了。前者是个体经验的总括,只对经验到它们的个人才有价值;然而,时间范畴所表达的则是群体共同的时间,即我们所说的社会时间。根本上说,时间范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社会制度。此外,它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动物并没有这类表现。
4. 例子2:空间范畴。
(1)涂尔干不认为康德认为的空间是对的。
空间并非如康德所想象的那样是不清楚、不确定的介质;如果空间纯粹和绝对是同质的话,那么它就不会有什么用处了,也不可能被心灵所掌握。
(2)涂尔干的看法:本质而言,空间的表现是感官经验材料最初达成的协调。空间起源于社会。
5. 类别、力、个性、效用或矛盾的观念也取决于社会条件。
6. 科学和宗教都会无法避免地与同一律发生冲突,但与宗教相比,科学更加严守同一律一些。
今天,同一律主宰了科学思想;然而,庞大的表现系统不仅始终在观念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常常将同一律抛在了一边:这些表现系统本身就是神话,不管是最粗浅的神话,还是最有理性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最具矛盾特征的存在:它们既是“一",同时也是“多",既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它们能够无穷无尽地把自己分割开来,却不失其基本构成;“部分与整体具有同样的价值”,这便是神话的通则。
注释:我们并不是说,神话思想忽略了同一律,而是说神话思想比科学思想更容易经常地、公开地与同一律发生冲突。反过来说,我们会证明,科学本身也将无法避免地形成与其相互对抗的局面,尽管与宗教相比,科学更加严守同一律。其实,像其他许多间题一样,科学与宗教之间只有程度上的差别;不过,即使这些差别不宜过分夸大,但还是应该多加注意,它们是很有意义的。
7.知识问题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先验论的,认为范畴并非源于经验,范畴在逻辑上先于经验并决定着经验,范畴是许多简单的、不可还原的材料;而经验论认为范畴是由个体构筑而成。
8.先验论和经验论的矛盾:
(1)第一个矛盾
A.范畴的特性:范畴与先验论相联系
正因为有了普遍性和必然性,范畴才能与其他所有知识有所区别。范畴是最普遍的观念存在,因为它们对所有实际存在的事物都是适用的。它们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客体,那么它们也独立于所有特定的主体;它们构成了所有心灵都能够相遇的共同领域。理性本身也不过是所有基本范畴的聚集,拥有着即使我们想摆脱也摆脱不掉的权威(这个表达我也很喜欢)。当我们试图去反抗它并使我们自身脱离这些基本观念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它们不仅依赖我们,同时也把它们本身强加给我们。
B.经验论会将范畴所有独特的属性剥夺掉。强迫理性返诸经验,就会导致理性自身的消失,因为这样做,会将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些理性的特征贬低为徒有其表的东西,贬低为尽管很实用却毫无真实可言的幻像;这样,就否认了逻辑生活的所有客观现实,而调节和组织逻辑生活正是范畴的功能。
C.总结: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观念存在,独立于所有主体,构成了所有心灵能够相遇的共同领域,而理性不过是所有基本范畴的聚集。而经验材料所呈现的特征则是个体和主观的,如果按照经验论的观点,强迫理性诉诸于经验,把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理性特征贬低为个体性和主观性,那么就等于否认了逻辑生活的所有客观现实,就会导致反理性主义。(这个看法非常重要,这就是唯名论和唯实论的矛盾所在,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涂尔干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中寻找到了一个利用“社会”的方法来调和它们。)
(2)第二个矛盾:先验论的缺点是人们无法用科学对超越经验的力量作出解释和证明;并且不断变化的人类思想和不变的神性有矛盾(这种固定不变的性质怎么会导致持续不断的变化呢?)。经验论的缺点是经验不足以产生知识。
9.新的态度可以避免先验论和经验论的难题——承认范畴的社会起源。(范畴起源于社会)
(1)人具有两种存在:一是个体存在,它的基础是有机体,因此其活动范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二是社会存在,它代表着我们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的智力和道德秩序中的最高实在,即我所说的社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这种双重本性所产生的结果是:道德观念不能还原为功用的动机;理性在思维过程中不能还原为个体经验。只要个体从属于社会,他的思考和行动也就超越了自身。(这个表达也很好,一个人在社会中,并不仅仅是社会在压抑着人,而人也被社会因素导致其超越了自身。)
(2)范畴起源于社会。
A.范畴表现了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最普遍的关系。假如社会把范畴抛给个体去自由地选择,那么也就等于是抛弃了自己。社会需要道德一致性和逻辑一致性才能够生存下去,因此社会要杜绝不和谐局面的发生。
范畴表现了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最普遍的关系;它们在广度上超过了所有其他观念,支配着我们智识生活中的所有细节。如果人们没有时刻与这些根本观念达成一致,如果人们没有同样的时间、空间、原因和数量等观念,那么在他们的心灵之间就不可能产生联系,他们也不可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假如社会把范畴抛给个体去自由地选择,那么也就等于是抛弃了自己。社会要想生存下去,不仅需要一种能够令人心满意足的道德一致性,还需要最低限度的逻辑一致性,倘若超出了这个限度,社会也就岌岌可危了。正因如此,社会才会对其成员施以权威,以杜绝不和谐局面的发生。
B. 人们无法摆脱范畴。
在我们外部,是评价我们的舆论;而且,由于社会亦可在我们的内部表现出来,所以它也会在内部与我们革命的幻想相对抗。
这或许就是理性所固有和独有的权威的起源,它使我们死心塌地地接受它的教诲。这即是社会的无上权威,它把自己转变成了某种思想方式,转变成了所有共同行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范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必然性,它对智识生活的影响就像道德强制对意志产生的作用一样。
10. 社会不是绝对权威,而是自然的最高表现。只是因为它足够复杂,才与其他领域区分开来。
11.范畴即使是符号,也是有根据的符号。范畴具有复杂性,累积了人们最好的知识资本。所以探求符号的形成不是没有意义的。
12.总结:涂尔干试图解释的正是这个知识论难题。涂尔干眼中的“人”是一种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集合,“只要个体从属于社会,他的思考和行动也就超越了自身”。个体一方面保留了自身认识的独特性,但是也继承了社会(自成一体的实在)的集体观念,这种集体观念是世世代代经验和知识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正是因为每一个社会中的个体都具有共同的集体观念(道德一致性,逻辑一致性等),社会才有可能,他们也才有可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一切都是建构的,那么一切都能解构回去。人类社会便是归纳、创造和拆分的社会。
此笔记来自于“读不懂”交流会平台成员不确定uncertain的个人笔记~ 阅读的版本为埃米尔·涂尔干著. 渠东、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欢迎大家关注读不懂书屋和b站up主以梦为鹿515~
若想进“读不懂”交流会大群或每个交流会的小群,
请联系微信号:13436997669(拥抱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