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发表于 2023-7-22 13:51

友推|《做家务的女子雕像》工作坊及表演者招募

中立区的新项目《做家务的女子雕像》入选第二届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啦!项目公告链接在这里:第二届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入选公示
现在,我们为七月的工作坊以及九月的演出招募表演者,详情如下:纪录剧场《做家务的女子雕像》的构思起源于去年上海的一段时期内我对对面楼阿姨的观察。透过她厨房的窗子,我总能看到她站在水槽前,洗涮清扫,忙个不停。“她为什么不去休息一会儿呢?”
“她劳动时是否有超越我们认知的快乐?”
这样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清扫、做饭、洗衣、编织、收纳,这些高度重复的家务劳动中是否存在愉悦或者所谓“心流”状态?因为封控,我们或多或少被迫地主动地和家务劳动产生了更深的连结,这是否会让我们有机会重估这些“家务事”?从去年到现在,身边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意识地拾回了双手劳动的记忆,将这些被消费和雇佣关系被分离出去的劳动重新带回到生活中来。一年多的编织实践(主要是棒针、钩针等)让我对人在家务,尤其是编织时特定的身心状态产生好奇(比如静止不动的身体与近乎自动的手部动作,类似“脑雾”般的无我状态等等),史诗和各国的神话中关于编织和家务的描写变成了我的深化这一主题的资源。


重回手工劳动@xiao

本剧将以家务劳动的方式探讨家务劳动,借鉴“编织小组”(knitting circle)这种西方社会常见的社交实践作为纪录剧场的讲述形式。“编织小组”中集体的编织行为将家务带入介于私人与集体的临界空间(liminal space),使得碎片化的个人叙述有了被分享的可能。正因为这种自由而自然的组织形式里流动着城市生活中所欠缺的粘合力, “编织小组”这种熟人社会的社交如今也演变为特定社会群体集会的常见形式,最近三年,各国社交媒体上也不时有各种类型的”编织小组”涌现, 人们以编织劳动为由,修复失落的社会关系,建立与陌生人的连结。本剧将在剧场中复现这种讲述空间,探索家务劳动的意义,以及这些日常活动如何逃离文字写就的历史,形成自己特有的文本和肌理。

@aljazeera.comStiles Knitting Circle (SKC!)@ Yale University
(看,有很多男生!)A knitting circle by Wally Moes (Dutch, 1856-1918)
工作坊阶段,我们将通过简单的引导让大家分享家务与编织的故事,重建我们与家务劳动的共同记忆;正式排练中,创作方式将结合编创剧场和纪录剧场两个模式:我们将共读经典文本与神话传说中关于家务与编织的片段,并深化前期积累的故事,形成更加整一的表演文本。这些经典与传说包括但不限于“奥德修斯与佩涅罗佩”,“田螺姑娘”,“牛郎织女”以及“俄耳浦斯与欧律狄刻”。
如果你对以上的主题和形式感兴趣,不论性别和年龄,我们都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编织小组”中来。我们招募两个“小组”:◼︎小组1——线上表演者15人需要你:
- 7月29日或30日晚间线上参加一次腾讯会议,分享与家务劳动或者编织活动有关的故事

◼︎小组2——线下表演者5人需要你:
- 具备一些编织技能
- 能够参加七月底开始在上海的为期一个月的排练
- 能够参加九月初在Young剧场的演出

请将下述报名资料提交至tacy_ling@outlook.com邮件标题:参与者姓名+线上or线下+电话+微信号1. 一张照片:能够清楚展示你要分享的家务劳动或者编织活动。
2. 一段文字或一段视频:讲述你与编织活动或者某种家务之间的故事(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文字200字以上)。本次招募7月28日23:00截止,我们将在7月29日16:00前电话与你联系。


导演简介:刘潇,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专业博士在读。导演歌德学院“剧本市场计划”作品《午夜电影》,受邀参加上海DAWA无障碍艺术节,桂林艺术节,阿那亚戏剧节。主创作品入选2017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友推|《做家务的女子雕像》工作坊及表演者招募